據中工汽車網獲悉,12月17日,天賜材料總投資12億元的天賜年產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及10萬噸鋰電池回收項目,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正式開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20日,天賜材料年產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及10萬噸鋰電池回收項目簽約落戶江門新會區,實現“簽約即拍地”,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預計投產后實現年產值57億元。
對此,天賜材料表示,“江門項目將進一步加強公司的鋰離子電池材料電解液及磷酸鐵鋰回收產業鏈上的戰略布局,能有效解決公司未來區域產能供應不足的問題。滿足公司未來華南區域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的需要,實現對重點客戶“就近供應”的目的,提高對華南地區重點客戶的響應速度,進一步貼近終端市場。同時,有利于持續加強公司在原料運輸成本、供貨周期、質量保障等方面的優勢。”
作為鋰電池電解液龍頭企業之一,天賜材料致力于精細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擴產速度和規模行業領先,且縱向一體化布局下成本優勢明顯,公司市占率將穩步提升。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正在向電氣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發展,與之密不可分的動力電池報廢領域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業內人士透露,“沒想到市場變化這么快!去年廢舊磷酸鐵鋰電池才3000多元一噸,現在市場價已經到了3萬多元,短短一年多時間漲了10倍。”
此外,有動力電池回收網點負責人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是根據它的續航里程、壓差、容量,經過我們檢測再逐步回收。如果電池容量殘值評估是20度電,按照市場價是400元一度電估算,就能賣8000元。使用了近5年,開了20萬公里的電池,可以賣到一萬多元。”
只是,電池回收真那么順利嗎?根據統計,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的注冊量超過2000家,但是進入工信部“白名單”的企業僅有45家,正規渠道回收的退役動力電池往往不到全行業數量的30%。大量的廢舊電池流向了“小作坊”、“黑作坊”等非正規渠道。
為了解決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難,政策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事實上,國家和各地政府從2012年開始就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辦法。201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強調要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明確各相關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引導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
同時,工信部先后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規定》等政策文件,搭建溯源管理國家平臺,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2022年,注定是動力電池退役潮元年,圍繞著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的賽道也變得越發滾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