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工汽車網獲悉,回顧2022,鋰電回收市場幾經波折。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產銷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退役”問題也正式提上議程。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對鋰電池回收行業跟蹤好幾年了,近期增加關注,說明鋰電池回收行業可能已到達盈利的臨界點。”目前,最受業內關注的是依靠有色金屬原料制造起家的金晟新能源。三個月內,金晟新能源完成兩輪數億元融資,估值高達120億元,已啟動上市輔導備案,預計沖刺IPO。
此外,市場向導“寧王”1月2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由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在廣東省佛山市佛北戰新產業園大塘新材料產業園投資建設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238億元。
其中,寧德時代將建設具備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含兼容過程料)及相應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及負極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規劃用地面積約2965畝,項目建設期為4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巨大的市場驅動下,涉足廢舊鋰電回收企業賺的盆滿缽滿。月初,格林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快速增長,1—9月累計回收動力電池1.2萬余噸,超過1.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實現銷售收入4.63億元,同比增長297.73%。這意味著,以此計算格林美日均收入超170萬。
鋰電池回收行業,真能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嗎?
首先,電池原材料供需失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說到,“鋰礦資源不是動力電池發展的瓶頸,而是短期供需矛盾疊加一些人為炒作的反應,隨著國內原材料開采的推進以及電池循環回收系統的良性運轉,鋰礦資源緊張將得到大幅度緩解。”
其次,電池退役潮即將來臨。市場數據統計,2022全年國內回收廢舊鋰電回收共300,258噸(包含電池、極片和黑粉形態的回收廢料)。預計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0億美元。
最后,市場政策正確引導。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后續將嚴格生產準入管理,加強對投資的指導,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統籌利用國內外資源開發和布局,保障好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健全回收利用體系。
不過,實現千億產值,動力電池回收還面臨不少坎坷,上至電池生產廠商,下至終端利用企業,回收產業牽涉眾多。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整體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在技術裝備、商業模式、政策體系等方面仍存在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