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礦產資源總量雖然豐富,供應充裕,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和關注礦產初級原材料供應問題,尤其是在全球資源治理“區域化”“集團化”,以及一些國家為了提高礦業收益而出臺逆全球化礦業政策情形下,疊加金融資本的影響,全球礦產資源市場震蕩加劇。我國作為全球礦產資源消費大國,對進口量超大或涉及農業生產,以及對國民經濟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發展影響較大且具有通用性的礦產,在供應方式組合上需要予以重點關注。
/
/
全球礦產資源豐富,供應總體充裕
(一)全球礦產資源儲量總體上是“越開越多”
本世紀20年來,盡管主要礦產品消費總體逐年增加,但隨著找礦技術的創新應用,以及勘查投入與勘查工作的持續推進,全球不斷有新的礦床被發現,使得消耗的礦產資源儲量不僅及時得到有效補充,而且資源儲量總量保持增長態勢。據BP和美國地調局統計數據顯示,與2001年相比,2021年底全球鐵、錳、鉻、銅、鋁、鉛、鋅、鎳、鉀、磷等礦產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鐵、鋁、鋅、鉀等礦產儲量增幅在30%左右,鉛、鎳等礦產增幅約為40%~60%,錳、銅、磷等礦產增幅超過100%。
(二)全球主要礦產品供應較為寬松
據美國地調局及國際鋼鐵協會等機構統計數據,與2001年相比,2021年全球煤炭、原油、天然氣、鐵礦、錳礦、鉻鐵礦、銅精礦、鋁土礦、鉛精礦、鋅精礦、鎳精礦、鉀鹽、磷礦等礦產品產量均呈增長態勢(中國除錳、鉻、鎳等少數礦產外,產量增速均高于全球水平,其中鉀鹽增速相當于全球水平10倍之多)。而且,全球礦產品總體上能夠實現供需平衡,例如近10年,全球70%以上的年份供應略有過剩,其中鋼鐵、原油、天然氣等產品存在1%~7%的供應過剩率,僅銅等少數產品供應略有不足,但近10年的平均供應短缺率也在1%以內,可以通過庫存調節供應缺口。
/
/
礦產資源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
冷戰結束后,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紛紛拋售冷戰期間所建立的礦產品儲備,似乎一切礦產品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但這個相對穩定的期限大致只維持了20多年的相對平靜。現在,美國、歐盟、日本等一些先期工業化國家,又重提有關戰略性礦產、關鍵礦產等術語,并頻現于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的戰略或規劃等文件之中,表明礦產資源供應仍然是當今社會各國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從實際情況看,近幾年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英國、印度等都發布了新版關鍵礦產目錄清單,并落實了相關資源保障的戰略舉措。最典型的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為建立強大和負責任的關鍵礦產供應鏈,不斷與有關資源大國在礦產資源產業領域建立多邊或雙邊合作機制,期待通過合作增強礦產資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例如美國,先后主導建立了“能源資源治理倡議”“礦產安全伙伴關系”等多邊合作機制,使得全球資源地緣政治、資源治理體系變得更為復雜。
/
/
礦產資源初級產品供應宜重點關注十種礦產
參考美國、歐盟等國家的新版關鍵礦產目錄清單,并結合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對礦產資源的實際需求,綜合權威機構公布的數據,在可統計或推算需求的28種礦產中,2021年我國消費超過億噸級的礦產有煤炭、原油、天然氣、鐵礦石、磷礦等5種,超過千萬噸級的有銅、鋁、錳、鉻、鉀鹽等5種,超過百萬噸級的有螢石、鎳、晶質石墨等3種,百萬噸以下的有稀土、錫、鉬等15種,其中千噸以下的有銦、鎵、鈹、鍺、鉭、錸等6種,尤其是鈹、錸,消費量不足100噸。
原則上,對涉及農業生產、能源供應,以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發展所需的通用礦產、“雙碳”目標下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礦產,都可以作為保供的重點對象。但從實際情況看,2021年全國原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精礦、鋁土礦、錳礦、鉻鐵礦等8種礦產品進口額合計占礦產品進口總額比重已逼近90%。
另一方面,這8種礦產品進口體量大,且絕大多數對外依存度超過了50%,加上影響農業生產所需的鉀鹽、磷礦,使得這10種礦產已成為當下保供的重點。“雙碳”目標下,雖然國內鎳、鈷、鋰等供需小體量的礦產也很緊缺,但這些礦產近幾年“走出去”成果較為豐碩,可暫不作為保供重點。
/
/
十種礦產穩供沒有統一的“靈丹妙藥”,
需要區別對待
原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精礦、鋁土礦、錳礦、鉻鐵礦、鉀鹽、磷礦等10種礦產,影響供應能力提升的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石油、天然氣、銅等3種礦產主要是國內資源找礦發現不足約束開發能力提升,鐵礦石、鋁土礦、鉀鹽等3種礦產主要是資源品質較差或者是鹵水提鉀等方面的工藝技術約束產量增長,煤炭、磷礦等2種礦產主要是供需區域性失衡,錳礦、鉻鐵礦等2種礦產主要是國內資源稀缺導致供應不足。此外,廢鋼、廢銅、廢鋁等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不健全等,也影響了保供能力釋放。
(一)石油、天然氣和銅等3種礦產需要加強找礦保供
以地球深部探測技術與裝備創新為支撐,以創新勘查機制和提升勘查市場活力為保障,增加財政勘查投入,加大找礦力度,鞏固和新增一批礦產資源基地,不斷夯實資源保障基礎。其中,油氣要加快推動西部地區增儲上產,推進海域生產基地建設,加大非常規油氣開發力度,力爭形成更多的油氣增產新領域。銅礦方面,要加快解決勘查新區塊供給跟不上的問題,為找礦突破、找礦增儲提供勘查新空間,為銅精礦穩產增產,以及建設開發基地核心區提供資源儲量保障。
(二)煤炭、磷礦等2種礦產需要政策協同保供
煤炭方面,國內有著很好的資源優勢和產能基礎,保供的關鍵在于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磷礦方面,國內整體上雖然供應略有盈余,但全國磷肥生產與磷礦資源開發在空間上不完全匹配,2022年上半年國內磷礦市場供應曾極度緊張,價格飆升,導致一些磷肥生產上市公司采取減少磷礦采購、減少開工率來規避風險,進而影響農業生產旺季對磷肥的需求,需要按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要求,取消磷礦石“不出省不出市”的限流政策,促進市場自由流動。
(三)鐵礦石、鋁土礦和鉀鹽等3種礦產需要強化技術創新保供
我國鐵礦石、鋁土礦和鉀鹽資源總量豐富,但資源品質較差,影響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例如,鐵礦石面臨品位低而導致開發利用產生大量尾礦問題,鋁土礦的赤泥污染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鉀鹽也面臨鹵水提鉀排放大量苦鹵而影響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煤下高硫鋁土礦因技術工藝問題,開發難度較大,目前國內煤下鋁尚無成熟大規模工業化開發的成功案例。類似這些技術短板弱項,需要堅持創新驅動,通過解決開發中的技術“瓶頸”來拓展資源保障空間。
(四)鐵、銅、鋁等礦產還需要專項政策支持保供
廢舊資源回收再利用是增強保供能力的重要舉措。例如美國,2021年粗鋼產量8700萬噸,其中廢鋼產鋼4600萬噸,約解決了53%的煉鋼原料需求。我國隨著廢舊金屬資源累積量的增加,再生金屬產量規模總體在不斷提升,但是在原材料供應中的貢獻占比仍只有20%~25%,不足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的50%。廢舊資源回收利用政策體系不健全影響再生金屬對原生礦的替代,需要國家對廢鋼、廢銅、廢鋁等廢舊資源回收加強稅收、財政等方面的專項政策支持,以減輕對原生礦的保供壓力。例如廢銅,我國2020年前后的耗銅產品,將在2035年左右進入報廢期,屆時將產生約400萬噸/年的銅替代原料,有望解決國內30%左右的用銅需求。
(五)加強國際礦業合作保供
油氣方面,2021年俄羅斯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占全球的12.7%、17.4%,分別占我國進口總量的15.5%、9.9%,宜加強雙方交流合作,促進俄方油氣進口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穩中有升。非油氣礦產方面,應關注巴西、智利、秘魯、幾內亞、南非、加蓬、剛果(金)、哈薩克斯坦、印尼等資源大國,精準對接資源國產業鏈本土化要求,推動與資源國產業鏈深度嵌合和利益綁定,努力降低海外投資風險。同時,注重推進可持續和負責任的礦產開發,主動發布可靠和透明的數據信息,減少來自社區環境、勞工、安全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阻力,切實增強企業海外權益資源及時轉化為實際產能、產量和產品的保供能力。
此外,需要精準研判國際形勢,動態評估供應和價格風險,完善政策池工具箱,強化應對國際重大沖突資源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要加強儲備能力建設,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的產品、產能和產地儲備相銜接的儲備體系,完善產品、產能、產地國家儲備制度和政策,增強風險防控能力。
(作者單位: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
來源:礦業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文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